深圳一位語文教師愛好為報紙挑語病,打算“糾錯”十年後出書
  
  網上跟帖者眾多
  
  給報紙找茬的謝海華老師
  
  羊城晚報記者 沈婷婷 馬化展
  11月17日,記者獲悉,剛剛落幕的2014《中國漢字聽寫大會》,直接收看節目的不重覆的觀眾人數達4.3億人,一股漢字熱潮悄悄地在中國人心中再次發酵。
  無獨有偶,在深圳某論壇上,一直活躍著的一位資深網友“梧桐山麓”,他於2012年8月14日開始發帖對深圳某報的語病進行每日一析,並且每日跟帖更新,截至目前,點擊量最高的帖子已經突破13萬人次。帖子中,從報紙的用詞、用句到標點符號,事無巨細,十分認真。幾番輾轉,羊城晚報記者採訪到了這位“找茬大師”,瞭解他穩坐熱帖咬文嚼字背後的故事。
  教師天天為報紙挑語病
  除了每日分析報紙,每個月還親自弄出語病排行榜。記者分析了“梧桐山麓”發佈所有的帖子發現,除了每天固定更新的語病分析之外,他還會自己逐月弄出一個語病排行榜出來,並自己排出冠軍、亞軍、季軍,並寫出上榜的理由。“梧桐山麓”基本上每天、每月做這樣的觀察和整理,帖子每天的閱讀量無數。點擊量最高的一條帖子已經突破13萬人次,成為名副其實的熱帖。
  改病句,是中學語文考試常見的題目。原來“梧桐山麓”便是深圳37歲的語文老師謝海華,他的愛好是天天拿報紙當考卷改病句。但他的目的並不是刁難學生,而是分享給讀者或網友。他說,現在國人對語言文字的重視程度不足,而作為帶有公共屬性的媒體,應以實際行動起到帶頭作用。
  謝海華從2000年開始在深圳教書。2007年,因為閱讀深圳某報紙時發現一些病句,就在網帖上列舉出來併發給了該報社的編輯。編輯看後誠邀他開“語文教師讀報”專欄,主要負責給該份報紙“挑刺”。這一開就是3年多,直到報紙改版為止。
  報紙的專欄停後,謝海華還是繼續關註媒體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情況。2012年,他在深圳某論壇開設新的“專欄”,用網名“梧桐山麓”天天發帖,給深圳某報紙進行糾錯。譬如他指出“此刻的他,正被身後轟鳴的機器、忙碌的工程車,以及飛揚的塵土包圍著”這句話,“身後”和“包圍”同時運用顯得矛盾了;“對於這樣一處曾繁華一時的藝術園區,如今門庭冷落,只留下一聲哀嘆”,他說這句屬於介詞濫用,“‘對於’表示引入對象或事物的關係者,而句中‘藝術園區’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”。
  時隔一兩個月,該報的負責人就在論壇上回覆他,對其指正表示感謝,稱將定期收集他的意見交給報社有關部門,讓編輯工作做得更好。後來還有些記者主動聯繫謝海華,論壇上也常有網友和他互動,有的表示理解並支持他,因為讀者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或模仿這些語言。
  記者看到,論壇里“梧桐山麓”十分活躍,在他的糾錯帖子下,總有一幫網友跟著回應,他成為論壇里不二的改錯明星。
  常在課堂與學生探討
  在謝海華看來,正因為國人對於語言文字的重視程度較低,媒體才更應該註重遣詞造句的規範化,發揮帶頭示範作用。謝海華說的“責任”,有時也指向自身,他說,“作為一名對祖國文字有感情的中國人,有責任說出自己的看法”。
  後來,謝海華每次指出語病時,都會把記者的名字隱去。因為他說能理解媒體人因趕時間有時難以字斟句酌,他做這個對事不對人。
  之所以如此堅持,謝海華說一是興趣使然,二是希望在語法研究方面做出點成績,“也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吧。我打算給特區報糾錯十年,到時有機會出一本書”。而在平日里,他有時會在課堂上跟學生探討這些報紙病句的問題,此外還會在網上收集語言文字的素材,用得精妙的句子也會做記錄。
  作為漢語言文字忠實的守衛者,謝海華還是抱有開放的姿態。他強調公共語言對讀者潛移默化的作用,但並不排斥對漢語的靈活使用。“比如‘醬紫’這樣的詞能流行開來,說明有市場,至於能不能固定下來,就交給時間去檢驗吧”,他說。編輯:李傑  (原標題:深圳網友為報紙找茬兩年來穩坐熱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duvyox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